精彩小说尽在小马文轩!手机版

小马文轩 > > 海边的第三杯汽水(林夏周屿)全文免费小说_小说免费完结海边的第三杯汽水(林夏周屿)

海边的第三杯汽水(林夏周屿)全文免费小说_小说免费完结海边的第三杯汽水(林夏周屿)

一丝不舍的五哥 著

言情小说完结

林夏周屿是《海边的第三杯汽水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一丝不舍的五哥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

主角:林夏,周屿   更新:2025-10-06 13:37:54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林夏抱着速写本回到市区画室时,己经是晚上八点。

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一盏盏亮起,又在她身后熄灭,把帆布包里小熊挂坠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

推开画室门,扑面而来的是松节油和颜料混合的味道,墙上钉着同学们的画稿,大多是精致的静物或刻意营造的街景,只有她的画架上,还空着一张绷好的画布。

她把速写本摊在画桌上,指尖轻轻抚过下午画的寄居蟹——炭笔线条里藏着细碎的光影,连瓶子上的泥点都画得清晰。

旁边那页是周屿低头看贝壳的侧影,额前碎发被风吹起的弧度,嘴角浅浅的笑意,没有刻意修饰,却比她之前画过的所有肖像都鲜活。

林夏忽然想起周屿说的“一百三十二扇窗户”,想起滩涂里“咕叽”作响的泥地,想起橘子汽水里沉浮的果肉,那些画面像潮水似的涌进脑海,让她握着画笔的手都轻轻发颤。

她调了杯温水放在桌边,拧开颜料盒——之前总觉得灰蓝色的颜料太沉,画不出海的灵动,可现在蘸取一点,混着极淡的橘色,往画布上轻轻一抹,竟真的画出了傍晚时分海湾的样子:海面不是纯碎的蓝,而是带着点夕阳的暖,浪尖泛着细碎的白,像撒了把星星。

她想起“远潮号”慢慢驶过的模样,用细一点的画笔勾勒船身,特意在最上层画了几扇小小的窗户,像嵌在钢铁上的玻璃珠——她没数是不是一百三十二扇,只觉得这样的窗户,才配得上周屿说的“像星星”。

画到一半时,画室老师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杯热咖啡。

他原本想说“林夏,别熬太晚,明天再画也一样”,可走到画架前,却突然停住了脚步,盯着画布看了好一会儿,才轻声说:“这画里有海风的味道。”

林夏愣了一下,抬头看他。

老师指着画布上的浪花:“之前你画的浪是死的,像照片里抠出来的,可这次不一样——你看这浪尖的弧度,带着点被风吹歪的软,连泡沫的形状都不一样,像是真的会拍在沙滩上,溅起泥点。”

他又指了指远处的“远潮号”,“还有这船,以前你只画船身,现在加了窗户,加了烟囱里淡淡的烟,就像它真的在走,下一秒就要鸣笛似的。”

林夏低头看着画布,忽然笑了。

原来“生活感”不是技巧,是她真的见过那片海,真的听过浪声,真的和一个拎着橘子汽水的男生,一起数过货轮的窗户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林夏每天都泡在画室里,画布上的场景一点点丰富起来:沙滩上添了几只爬动的小螃蟹,礁石旁画了个透明的小瓶子,里面装着寄居蟹;远处的渔村亮起了昏黄的灯,甚至能看到村口便利店的招牌——她记得那招牌是红色的,上面画着只咧嘴笑的橘子;最显眼的是画布中央,两个坐在礁石上的身影,男生手里拎着袋橘子汽水,女生怀里抱着本速写本,风把他们的衣角吹得飘起来,像是下一秒就要听到碰杯的“啵”声。

画展前一天,林夏特意起了个大早,坐第一班轮渡去海湾。

她想跟周屿确认“远潮号”的细节——比如船身侧面的字到底是什么颜色,船长室的窗户是不是真的更亮一点,也想把画稿拿给他看看,问问他“像不像那天我们一起待过的海边”。

轮渡靠岸时,才刚过八点。

渔村的空气里飘着早饭的香味,有渔民背着渔网往码头走,嘴里哼着听不懂的渔歌。

林夏沿着熟悉的路往渔村走,路过村口的便利店时,老板笑着跟她打招呼:“来找周屿啊?

那小子一早就去滩涂那边帮他爷爷补渔网了,就在前面那片芦苇丛旁边。”

林夏道了谢,顺着老板指的方向走。

滩涂边的芦苇长得很高,风一吹就沙沙响。

她走了没几步,就看见不远处的草地上,周屿蹲在那里,手里拿着根渔线,正在往渔网上补洞。

他没穿那件蓝白条纹的短袖,换了件灰色的旧T恤,袖口卷到胳膊肘,露出小臂上几道浅浅的红痕——应该是被渔线勒的。

他爷爷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,手里拿着个梭子,时不时帮他递根线,两人偶尔说句话,声音被风吹得轻轻的。

“周屿。”

林夏轻轻喊了一声。

周屿猛地抬头,看见是她,眼睛一下子亮了,赶紧站起身,手里还攥着半截渔线:“你怎么来了?

今天不是要准备画展吗?”

他走过来时,林夏才发现他指尖沾着点泥,指节上还有个小小的伤口,应该是补渔网时被梭子划到的。

“来跟你确认点事。”

林夏晃了晃手里的画稿,“还有,想让你看看我画的画。”

周屿的爷爷笑着站起身,往渔村的方向走:“你们聊,我回去煮点粥,一会儿过来喊你们吃饭。”

走之前还特意拍了拍周屿的肩膀,眼神里带着点打趣的笑意。

周屿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把手里的渔线放进旁边的竹篮里:“画稿呢?

给我看看。”

林夏把画稿递给他,有点紧张地攥着衣角——她不怕老师的评价,却怕周屿说“不像”,怕他没从画里看到那天的浪花,那天的汽水,那天的寄居蟹。

周屿接过画稿,看得很认真,手指轻轻拂过画布上的“远潮号”,又落在那两个坐在礁石上的身影上。

他看了很久,才抬头看着林夏,嘴角慢慢弯起来,眼睛亮得像海边的太阳:“像!

特别像!

你看这浪花,跟那天我们看到的‘兔子耳朵’一模一样,还有这个小瓶子,里面的寄居蟹,跟我抓给你看的那只好像!”

他指着画布上的橘子汽水,又笑了:“还有这个,你连瓶身上的小熊都画出来了,比便利店卖的还可爱。”

林夏看着他开心的样子,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,忍不住也笑了:“我还想跟你确认‘远潮号’的细节,比如船身侧面的字,还有船长室的窗户……船身侧面的字是白色的,有点模糊,因为被海水泡久了。”

周屿赶紧说,“船长室的窗户确实比别的亮一点,因为里面有盏小灯,就算是白天也开着,爷爷说那是给过往的小船看的信号。”

他说着,忽然想起什么,拉着林夏往旁边的橘子树走——那是棵老橘子树,树干很粗,枝叶长得很茂盛,上面挂着满树的橘子,青黄相间,看着就很酸。

周屿踮起脚,够了个颜色稍微黄一点的橘子,用袖子擦了擦,递到林夏手里:“这个甜,我上次尝过,你试试。”

林夏接过橘子,表皮有点凉,还带着点树叶的清香。

她剥开橘子皮,橘瓣上的丝络很细,放进嘴里咬了一口——确实甜,带着点淡淡的果酸,不像平时买的橘子那样腻。

“爷爷种的,就这一棵。”

周屿也够了个橘子,剥着皮说,“每年秋天结果,他总说这橘子比便利店的汽水还甜,非要留几个给我,说我送零件辛苦。”

林夏看着他剥橘子的样子,指尖沾着橘络,嘴角还沾了点橘汁,忽然觉得这画面也该画进画里——不是画在画布上,是画在心里,像那幅海边的画一样,永远鲜活。

两人坐在橘子树下,聊着画展的事,聊着“远潮号”,聊着滩涂里的寄居蟹。

风从芦苇丛里吹过来,带着橘子的清香,带着海水的咸,带着渔线的味道,把他们的说话声吹得轻轻的,混着远处爷爷煮粥的柴火声,像一首慢慢流淌的歌。

快到中午时,周屿的爷爷喊他们回去吃饭。

粥是用海边的小虾米煮的,鲜得很,还有一盘煎鱼,是早上刚捕上来的,外酥里嫩。

周屿不停地给林夏夹鱼,怕她不好意思吃,自己却没怎么动,光顾着听她讲画室里的事,讲同学们画的画,讲老师说“画里有海风的味道”。

吃完饭,林夏要回市区了。

周屿送她到码头,手里拎着个布袋子,里面装着几个橘子,还有一个用渔网和贝壳做的小摆件——跟上次他说的那个一样,贝壳串成的链子,下面挂着个小小的木头船,船身上刻着“远潮号”三个字,只是这次,他在船尾加了个小小的小熊挂坠,跟林夏手里的那个一模一样。

“给你的。”

他把布袋子递过来,耳朵尖有点红,“橘子是爷爷让我给你装的,说你画画辛苦,补充点维生素。

这个小摆件,是我昨天晚上赶做的,比上次那个好看点,祝你画展顺利。”

林夏接过布袋子,指尖摸着木头船上的“远潮号”,心里暖暖的,像喝了一口热粥。

她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张小画稿,是她早上在轮渡上画的——画的是橘子树下的周屿,手里拿着个橘子,笑得很开心。

“这个给你。”

她把画稿递过去,“昨天晚上画的,有点仓促,但是……我觉得很像你。”

周屿接过画稿,小心翼翼地叠好,放进帆布包的内侧口袋,像是怕折坏了。

他看着林夏上了轮渡,站在码头边挥着手,首到轮渡慢慢离开,变成了远处的一个小点,才转身往渔村走——手里还攥着那个装着橘子的布袋子,像是攥着什么宝贝。

轮渡上,林夏看着手里的小摆件,看着布袋子里的橘子,忽然觉得,这次的画展己经不重要了。

重要的是她见过了海湾的浪,见过了“远潮号”的窗户,见过了补渔网的周屿,吃过了橘子树上的甜橘子,还有了一个挂着小熊的木头船——这些都是比画展更珍贵的东西,是藏在画里,也藏在心里的,海边的秘密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