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小马文轩!手机版

小马文轩 > > 爱在四季流转时张思蕾陈实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爱在四季流转时(张思蕾陈实)

爱在四季流转时张思蕾陈实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爱在四季流转时(张思蕾陈实)

小熊偷偷 著

言情小说完结

《爱在四季流转时》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,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“小熊偷偷”的创作能力,可以将张思蕾陈实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,以下是《爱在四季流转时》内容介绍:十年之前,桐油县的老银杏树下,他们是彼此青春里模糊的背影。 十年之后,榆林市的细雨微风中,特教教师张思蕾与设计师陈实重逢。 他以二十四节气为笺,绘就七十五个章节的深情; 她用手语为媒,在无声世界里搭建沟通的桥梁。 从立春的初遇到冬至的盟约,从寒露的告白到立春的礼成—— 这是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靠近的故事,是历经孤独后终于找到归处的温暖旅程。 “不是重逢才心动,是心动让我寻回了你。”

主角:张思蕾,陈实   更新:2025-10-09 13:55:1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接下来的几天,榆林市笼罩在时断时续的春雨中。

空气湿润,街道两旁的香樟树被洗得翠绿发亮,孕育着饱满的新芽。

春意在不经意间,悄然浓厚。

张思蕾的生活似乎回到了往常的轨道。

特教学校的工作繁琐而需要耐心,电视台的录制任务也按部就班。

她依旧是最专业、最沉静的那位张老师。

只是,手机通讯录里多了一个名为“陈实(设计)”的联系人,微信列表里也添了一个头像是一片抽象水墨山水的账号。

那天晚上,她通过了好友申请。

陈实的微信和他的人一样,简洁克制。

第一条消息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和一句:“我是陈实。”

张思蕾回了一个“你好”和握手的表情。

对话没有立刻热烈起来。

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忙碌,也各有各的矜持。

陈实点开张思蕾的朋友圈。

内容很少,更新频率极低。

偶尔几条,多是转发特殊教育相关的文章,或是榆林市文化活动的预告,几乎没有个人生活的痕迹。

唯一一张带图的,是几个月前,她坐在窗边弹古筝的侧影剪影,光线柔和,只能看清优雅的轮廓和古筝的形态,配文只有两个字:“静心。”

这张照片,陈实反复看了好几遍,试图从中读出更多关于她生活的信息,最终却只是将图片保存了下来。

他想起高三那个短暂的春天,有一次课外活动,他偶然经过音乐教室,透过虚掩的门,看到张思蕾一个人在教室里练习古筝。

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,她微微低着头,神情专注,手指在琴弦上跳跃,流淌出他听不懂却觉得异常宁静的旋律。

他站在门外,听了很久,首到有脚步声靠近才慌忙离开。

那个画面,和此刻朋友圈里的剪影奇妙地重叠了。

他想发点什么给她,却又觉得突兀。

以什么身份呢?

老同学?

合作方?

似乎都差了点意思。

他最终只是给那条“静心”的朋友圈点了个赞,没有留言。

张思蕾看到了那个点赞,来自陈实。

内心微微一动,像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一颗小石子。

她也没有回复。

两人之间,仿佛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,谁都没有先去捅破。

周五下午,特教学校放学早。

张思蕾处理完手头的工作,正准备离开,手机响了一下,是微信提示音。

她点开,是陈实发来的消息。”

思蕾,周末有空吗?

听说市博物馆有个关于江南织绣的新展,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?

“消息发出去后,陈实有些紧张地握着手机。

这个邀约,他斟酌了很久。

太正式的晚餐可能显得目的性太强,看电影又过于寻常。

博物馆看展,既符合他们看似都偏静的性子,又能自然地交流,不至于冷场。

他记得她朋友圈转发过博物馆的活动,猜测她可能对此有兴趣。

张思蕾看着这条消息,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片刻。

江南织绣,这确实是她感兴趣的领域,和古筝一样,是她忙碌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慰藉和爱好。

陈实的邀约显得很得体,也给了她充分的拒绝空间。

她不是喜欢应酬的人,大部分业余时间更愿意独处弹琴或看书。

但这一次,拒绝的话语在输入框里打了又删。

脑海里浮现出陈实温和的眼神,以及那晚在苏帮菜馆里,他谈及设计时眼中闪烁的光。

她最终回复:”听起来不错。

周六下午我有时间。

“几乎是她消息发出的瞬间,陈实的回复就来了:”好。

那周六下午两点,博物馆门口见?

“”可以。

“简单的对话结束,张思蕾放下手机,走到窗边。

窗外,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,打在玻璃上,形成蜿蜒的水痕。

她的心,似乎也像这被雨水浸润的城市,泛起了一层潮湿的、模糊的暖意。

另一边,陈实看着手机屏幕上简短的对话,嘴角弯起一个明显的弧度。

他放下手机,走到工作室二楼的落地窗前。

窗外是榆林市的老城区,灰瓦白墙在雨雾中连绵起伏,宛如一幅水墨画。

他的心情,如同这雨后天青前的等待,充满了某种清新的期待。

“哟,什么事这么开心?”

一个爽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
是张彦铮,他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,递给陈实一杯,“难得见你对着窗外傻笑。”

陈实接过咖啡,收敛了些许笑意,但眼角的愉悦却藏不住:“没什么,约了人周末看展。”

“看展?”

张彦铮挑眉,凑近了些,压低声音,“男的女的?

不会是……上次电视台遇到的那位‘老同学’吧?”

他嗅觉敏锐,立刻联想到了录制那天陈实细微的异常。

陈实没有否认,喝了口咖啡,目光依旧望着窗外:“嗯。”

“可以啊,老陈!”

张彦铮用肩膀撞了他一下,揶揄道,“动作够快的。

十年没见,这才重逢几天就约上了?

看来当年在桐油县,故事不浅啊?”

陈实横了他一眼:“别瞎说。

就是普通看个展。”

“普通?”

张彦铮显然不信,“你陈实什么时候主动约过‘普通’异性看展了?

我可记得清楚,上回那个合作方女总监约你,你可是用‘周末要赶稿’首接拒了。”

陈实被他说得有些无奈,只好承认:“是张思蕾。

感觉……和她相处很舒服。”

张彦铮收起玩笑的神色,拍了拍陈实的肩膀:“兄弟,我懂。

感觉对了就好好把握。

看你这样,是认真的?”

他知道陈实的性格,表面温和,内心其实壁垒分明,能让他主动且如此在意的,绝非寻常。

陈实沉默了片刻,看着窗外的雨丝,轻声说:“或许吧。

只是觉得,不想再错过了。”

这句话,像是在回答张彦铮,又像是在对自己说。

十年前那些未曾言明的心动和遗憾,在重逢后变得清晰起来。

成年人的世界,理性克制是常态,但有些吸引,是无法抑制的。

周六下午,雨歇云未散,天色是一种柔和的灰白。

张思蕾穿着一件月白色改良旗袍裙外套着浅灰色风衣,准时出现在博物馆门口。

她远远就看到陈实己经等在那里了。

他今天穿了一件浅咖色的休闲夹克,搭配深色长裤,身姿挺拔,在略显古意的博物馆建筑背景下,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人物。

陈实也看到了她,快步迎上来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:“很准时。”

“你也是。”

张思蕾微微一笑。

两人并肩走进博物馆。

展厅内安静而雅致,柔和的灯光打在精美的织绣文物上。

他们沿着展线慢慢走着,偶尔低声交流对某件展品纹样、工艺的看法。

陈实从设计师的角度解读色彩搭配和构图,张思蕾则更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古典美感。

出乎意料的合拍,观点时有碰撞,却又总能相互启发。

在一幅巨大的缂丝山水画前,两人驻足良久。

“这种技艺,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。”

张思蕾轻声感叹,“一梭一梭,经纬交错,才能织出如此磅礴的画面。”

“就像你的手语翻译,”陈实看向她,目光深邃,“也是将复杂的信息,通过精准的‘编织’,转化为另一种语言。

都需要极致的专注和沉淀。”

这个类比让张思蕾微微一怔,随即心底涌起一股暖流。

很少有人能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她的工作。

她侧头看他,他正专注地看着那幅缂丝画,侧脸轮廓清晰而温柔。

一种被懂得、被欣赏的感觉,悄然滋生。

看展结束,时间尚早。

两人在博物馆附近的茶室坐了坐。

茶香袅袅中,话题从展览渐渐延展开来,聊到各自工作中遇到的趣事,聊到对榆林这座城市的感受,也偶尔会小心翼翼地触及一些关于桐油县的、不那么沉重的共同记忆。

气氛松弛而自然。

分别时,陈实说:“今天下午很愉快。

下次如果有什么好的演出或讲座,再一起?”

“好。”

张思蕾点头应允。

这一次,她没有丝毫犹豫。

送张思蕾回家的路上,车载电台里播放着一首舒缓的老歌。

两人都没有说话,却也不觉得尴尬。

车窗外,榆林市的街景在暮色中缓缓后退,湿润的空气里,似乎己经能闻到泥土下万物生长的气息。

立春三候: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陟负冰。

象征着寒冬的束缚逐渐解除,生机开始萌动。

对于陈实和张思蕾而言,这个立春的重逢与初步接触,正如解冻的东风,悄然融化了横亘在十年光阴间的薄冰。

那些深藏的情感种子,是否也到了开始振翅、准备破土的时刻?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